记忆的真相: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记忆?

记忆的真相: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记忆?

作者:环球科学



在开头,我们想先讲个故事。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美国电视台播放了一场类似实验的娱乐节目:他们播放了一场非常逼真的犯罪演出。



随后,节目主持人向观众展示了六名可能的嫌疑人,并邀请观众拨打电话指认罪犯。超过两千人参与了投票,但结果却很令人震惊。这六个人每个人都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票数,只有百分之十五的观众选择正确。然而从演出开始到选择嫌疑人,只过去了两分钟。这个结果引发了心理学家的好奇,也引出了我们今天要聊的的主题——“大脑如何篡改记忆”。



记忆的机制



在大脑的深处,海马体和相邻的脑区中,神经元的网络就像一台记忆的机器。这些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之间接收和发送着名为“神经递质”的电化学信号。这些信号会从上一个神经元出发,跨过轴突和树突之间,抵达下一个神经元的受体。这些连接的模式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当我们不断回想或者重新回顾过往的时候,突触的联系就会减弱或者增强。



20世纪60年代,神经科学家就注意到,当他们两次向一个神经元发送同样脉冲的时候,这个神经元的反应就会增强——就好像神经元“记得”自己接收过这个信号。而当他们同时激活两个或更多的神经元的时候,这些神经元之间就会建立关联,成为密切的工作伙伴。此时再有信号以同样的模式激活这组神经元,它们就会产生更强的反应。



理论认为,当几个神经元反复被作为一组激活的时候,它们就会召集额外的受体,形成更新、更强的突触。这种突触的加强被认为是记忆形成的基础。同样,如果有几组神经元同时激活,尤其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的时候,它们的突触连接模式就会逐渐变化,最终将这几组神经元连接到一起。一旦连接形成,当其中的一组再次激活时,就会促使其他几组也一道激活。



“但为什么这么多观众都能信心满满地打来指认电话呢?”有人可能问,“我们为何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记忆中的事情?”这引发了心理学家的好奇。



然而这些连接都是可以修改的。著名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托斯(Elizabeth Loftus)设计了一个实验,展示了我们的记忆可以被后来的经历操控:



她告诉一组志愿者他们的亲人讲述过志愿者年幼时发生的四件事。但其实这四件事中有三件是真实的,一件是虚假的。例如其中一位志愿者克里斯就听到了这样一个大哥讲述的故事:我们一家在大学城商场里购物时,他忽然发现克里斯不见了。一番慌乱之后,他们看到有一个挺老的高个子男人领着克里斯走在商场里。而这个故事完全是虚假的。当克里斯知道四件事中有一个是假的的时候,他也没有猜到是商场走失这个故事。



研究表明:我们的想法真的能够改变记忆的存储方式。这个理论后来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与验证。



在上述信息的基础上继续扩充与延伸下去之后的结果是:

回忆起虚假记忆有时候也会带来很大的困扰。对此现象进行了描述并举了几个实例之后发现:心理学家教授斯韦恩·马格努森(Svein Magnussen)就是受害者之一。他曾一度以为自己年轻时犯过罪: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去参加高中毕业典礼时与高中同学一起开了一辆车从奥斯陆到哥本哈根却碰上了汽车抛锚。他说:“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我们把车推下桥并看着它淹没在水里。我甚至记得有这样一座木桥。”然而事实上这种抛弃汽车是违法的,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直到有一次他遇见了自己的高中同学并得知真实情况是:他的朋友最终把那辆车卖给了哥本哈根的一家垃圾场且哥本哈根并没有这样一座桥。



这些故事其实展示了构建虚假记忆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时间间隔越久虚假的片段就越有可能潜入我们的记忆中。同时别人的记忆或者讲述的故事也很可能代替我们模糊的记忆(尤其是童年时期),成为我们的记忆。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记忆表征过程中可能并非完全是原先的神经元被重新激活,而是激活的位置会在皮层上发生细微的转移。例如当我们感知某个场景并记住它时可能是某个脑区的前侧神经活动比较活跃而当我们开始回忆或想象时可能恰好是这个脑区的后侧神经活动发挥了作用但两者之间也存在关联。



这就是为什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nowking.cn/artdetail/77/
X
免费在线播放

手机免费高清在线播放!

打开